【續談『成功與價值,怎麼給自己定義?』】

社團交流在台灣社會算是一種人際關係、商機開拓、休閒聯誼與學習的場所。凡是參與人士都充滿熱情、聯誼交流、資訊交換、參訪學習、關注政府政策、商討如何進行社會服務等等。過去我參與社團20 幾年,學習很多也結交很多好朋友。

記得在進行國際交流期間,我也認識了許多外國朋友,這段期間的商務人士都以促進國際商機交流為主。交流以日本中小企業主的接觸頻率最高。幾乎每個月有1~2個單位來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些來訪的企業人士,年齡普遍偏高。攜帶創新研發的產品來台灣,不是尋求投資資金就是尋找技術合作對象,如果產品已經達到商品化階段,則是尋找地區代理商。接觸交流雖然還不算絡繹不絕,但是每月接觸的經驗也讓我充分感受到當時日本人對於研發與投入程度是廣泛的、執著的。

其中,有很多白髮蒼蒼的企業主在介紹他的研發成果時,總是目光炯炯有神,充滿使命感,裊裊道來的闡述這項產品是如何本著保護地球的理念在開發?如果這項產品可以普及,將為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甚麼改善?如果這產品可以順利發展,將會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他們這種崇高的理想至今回憶起來還是令人敬佩。只可惜當年的我顯得膚淺,心想:你不就是要推薦產品,做做生意,幹嘛把商務交流講得這麼崇高,而且又談到生命價值?時值青壯年的我內心難免滴咕;這個人真的是瘋了!!

司馬遷傳裡有一句話,你一定聽過也曾經背過:「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就是在說明生命的價值。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多做些好事情,不圖報酬,還是可以使我們短短的生命很體面和有價值,這本身就可以算是一種報酬。』人生的經歷每個階段都是可貴的,當愛因斯坦說出: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a man of value.(不必嘗試努力去成為一位成功人士,而是要做一位有價值的人)來定義他的人生與價值觀時。我體會到在有限的時間,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哪些事是值得你投入的?將決定你的價值厚度。也許這投入是不計個人付出,甚至是攸關個人毀譽。也許是我們累積一輩子的智慧,經由傳承而分享出去,這可能都有機會去做價值創造。

所以我現在反而是像瘋子一樣,努力的給自己定義?盡可能的尋找可能的機會,傳承畢生知識與技能,希望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最後引述匈牙利學者裴多菲的話:『生命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則用貢獻計算。』不知道您的看法如何?也許有更多值得分享的。

需要個客製化的解決方案?

每個企業屬性皆不同,我們可以協助為您的企業量身打造專屬課程,由專業顧問進行企業健檢後,找出企業問題或是適合進修的課程,提供專屬於您的解決方案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