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這是一句極具警告義涵的比喻。普通老百姓對於服公職的人,運用公權力去謀取個人利益,雖還不至於說是深痛惡絕,但是只要被揪出來,肯定是讓人額手稱慶,大罵活該。這種貪污數字可以量化計算,清楚傷害程度。但是如果是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做重大決策出現致命錯誤時,恐怕釀成的損失更巨大,甚至無法量化出來。
上週世界最大的頭條新聞,就是美、烏兩國總統在會談時,川普與澤倫斯基,在眾多媒體之前,赤裸裸地上演一齣起爭執、口角的戲碼。結論是澤倫斯基立即被請出白宮,過幾天川普總統馬上宣布停止對烏克蘭的所有軍事支援。
本周最大的頭條新聞是,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川普總統聯袂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未來四年,台積電會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設置晶圓廠、封裝廠與研發中心。結果這項投資案被川普總統視為重大政績,也是他上任後運用關稅政策在逼迫對美貿易順差國家,要求製造業回美國的重大勝利。
比較分析;
從結果論來說,美、烏談判對於停止烏、俄戰爭是何其重要?可是澤倫斯基與幕僚群對於談判對手川普所能掌握的談判籌碼有限,加上事先對談判主軸的掌握與推論似乎仍欠周詳,以至於在各有立場與策略目的之下起了衝突。以烏克蘭想要經由川普強力協助,遏止戰爭的目標來說,澤倫斯基當下引起言論衝突的錯誤其實是可以隱忍避免的,很可惜争執還是發生了。這錯誤的決策需要付出非常巨大代價。當然今天澤倫斯基已經透過媒體發布,希望接受川普強力的領導,為止戰儘快談判。看倌們不妨繼續看下去。
反觀,台積電為台灣打出一張好牌,我說這是一件數雕的談判。(1)可以避免被迫入股或收購虧損累累的英特爾的風險,(2)可以暫時轉移川普對台灣產品課徵關稅的注意力,(3)更深層的就近滿足大客戶供貨的布局。(4)將競爭者三星、海力士等韓國競爭對手甩得更遠。雖然這會增加成本支出,減少毛利,但就當下局勢而言,這項決策是精確的。這可以從近日台積美國ADR股價上揚可以得到印證。
所以經營事業與經營人生都一樣,面臨重要關鍵時刻的決策,不要躁進、一定要蒐集好資料並進行分析,如果可以的話,找適當的人在決策前諮商一下,讓決策品質達到最佳狀態,把可能的風險降到最低。至於甚麼時候是關鍵時刻,就由當事人自己衡量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