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經營事業有成的人一定體會到,當我們越接近目標時,困難就會越多。但是逆境的磨練往往使人變的更強大。不變無以為繼,改變更要有勇氣與膽識。
這幾天台灣繼大罷免活動熱潮後,新聞媒體的媒光燈轉而聚焦在2025世壯運與黃仁勳的來台旋風上,似乎暫時忘了美國川普總統對等關稅衝擊的議題。不過絕大多數可能受關稅衝擊的相關產業出口商,現在正忙著利用對等關稅90天的緩衝期,加強出貨,未來要擔心課徵幾%關稅的事務,暫時擱置在一邊。
黃仁勳依慣例到台灣之後,又宴請台灣AI產業供應鏈的廠商,陣勢擺開,簡單安排的磚窯古早味餐廳前合照,熱鬧簡約的顯示台灣AI界大佬會聚一堂的氣勢,也重現2024年「兆元宴」的格局。這種以AI為主題,並能號召幾乎涵蓋台灣AI界大老大品牌企業家的人,除了是政府重要政策研討邀約外,民間企業的作為非黃仁勳董事長莫屬。這情境讓我們輕易觀察到,未來3~5年間,相關AI領域的產業發展,將會為台灣經濟帶來榮景,也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衷心感謝以黃仁勳執行長為代表的輝達NVIDIA企業,繼半導體之後,又為台灣AI產業發展帶來輝煌。
企業領導者都知道,產業趨勢與動態環境的變化,是影響公司成長與否的重要因素。對於即將登場的2025computex展(2025/5/20~~5/23)就是趨勢的觀察指標。參展者必然是精銳盡出,除了挖空心思的進行品牌宣傳、展現研發創新成果、尋求策略聯盟者外,就是要向全世界廣接訂單。非這相關產業領域的經營者,眼看這趨勢發展,如何運用AI科技,進行組織內部改變,讓公司競爭力可以持續不墜,將大大考驗領導人的智慧與決心。
就AI所衍生的產品而言,絕大多數的企業或消費者都是使用者。就消費者而言,AI技術究竟會帶給我們甚麼改變?其實冷靜想一下,AI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領域,正逐步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中。例如使用AI可以提升工作效率?AI自動駕駛、醫療保健、數據分析與客服方面等,非常多元。
就企業來說呢?如果沒有趕上AI的使用熱潮,我們又會遭受到甚麼樣的困境 ? 誠如周知,AI的運用要讓它發揮價值,必須要給予數據與資料,它才可以經由機器學習快速、精準、有效率的提出分析結果,這種功能對於重複性工作的替代具有相當的成本效益。所以數據與資料被稱作是AI的養分、空氣,缺乏數據與資料AI將英雄無用武之地。
科技的運用對員工來說就是改變,而改變往往是公司走上資訊化過程最大的障礙。原因是甚麼呢?根據我多年協助企業轉型,得到員工擔心改變的心聲,經驗如下:
1、如果進行改變後,公司會變成甚麼樣?
2、現在不是好好的,為什麼要改變?我看競爭對手也沒有在改變?
3、改變之後,我可以得到甚麼好處?
4、改變之後,我會被安排在甚麼地方?那新的工作我可以勝任嗎?
5、改變之後,如果我原來的工作消失了,我會怎麼樣?
6、我在公司服務這麼久,專精的就是現在的工作,而且也都按照要
求,完成工作,何必改變?
7、 改變之後我會遭受甚麼威脅嗎?
很多很多,這些都是公司在面臨改變時,員工內心存在的排斥心理、疑慮,也是改變過程中最大的阻力。所以我說改變困難,困難改變。
這裡我要提出幾點建議:
1、任何企業要進行變革,改變前需要進行內部溝通,這點非常重要
2、訴諸不改變可能產生的危機?
3、對於資深員工更應訴諸生命共同體的呼籲。
4、向員工提出改變所面臨的困難,是增加能力的機會
只要是經營有成的人一定體會到,當我們越接近目標時,困難就會越多。但是逆境的磨練往往使人變的更強大。不變無以為繼,改變更要有勇氣與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