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a man of value. 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這樣在定義他的人生與價值觀。他認為:不必嘗試努力去成為一位成功人士,而是要做一位有價值的人。
我不知道他寫出這句話的時候是幾歲?從哲學的觀點來推論,這應該是愛因斯坦歷經一生創新研發的寶貴經驗後才體悟出的人生哲學。他的發明與著作影響人類非常巨大。有光學效應、布郎運動、狹義相對論、質能等價、光子與能量量子、量子化原子振動、波粒二象性、臨界乳光理論等等不勝枚舉,這種成就對愛因斯坦個人而言也許是創舉發明,但在世人眼光中卻是一種傲人千古的成功事蹟。到約50歲之後,從他的「類似我自己訃聞」的〈自傳筆記〉與1931年所寫的〈我的世界觀〉裡,與在各種場合,都在分享人生哲學思想,如價值;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貢獻了什麼,而不在於他能得到什麼?
我看了這段話有許多感想;每一個人對自己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這跟他經歷的人生階段有一定的相關性。如果說有一個好的工作,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在公司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逐步成長發展,為公司貢獻才能並取得財富自由,對上班族而言這是一種人生的成功。另一種是選擇創業,經營一家企業由小到大,歷經不同階段的盛衰挑戰,逐步成長,甚至到上市上櫃,實現光宗耀祖的宏願絕對是美事一樁,在台灣有這種成就的人(含未上市但是資本額與營業額堪比上市櫃公司者)不少於3000人以上,這些人如被稱為是台灣Top 1%的人,當之無愧。絕非是一些政治人物自我吹捧自己是台灣Top1%的優秀人才所可比。真正躍居Top1%的人負有社會責任,負有繁榮經濟責任,負有讓公司永續經營的使命與經營理念的責任,在我的定義這就是成功。
當然還有的是個人擁有特定的才藝,經過專業的培養或個人努力,讓自己的才華發光發亮,對個人而言也一定是成功。這種案例的範疇就太廣了。例如音樂、藝術、運動賽事、學藝競賽、創新設計… 等。按照筆者的經驗,年輕時,如果家世背景平凡,那他就需要為獨立生活與成家立業的現實問題,從底層開始奮鬥起,這個階段拚死拚活就是要成長賺錢,就是必須累積積蓄,這樣才能結婚生子養家活口。如果事事可以讓自己順遂發展,拾階而上那就是一種福氣一種幸福,也算是個人階段式成功的樣貌。這階段的人很難去想像自己所作所為是否會像愛因斯坦所稱的『價值』?
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是一句出自《周易》的古語,生活有了保障,衣食無憂後,才能懂得榮譽和恥辱,才能關注自身的行為是否合乎禮節,並且尊重社會的道德規範。現代這個觀念也一樣,但是這種道德觀正受到嚴重打擊,被少數敗類所扭曲。由於現代生活條件複雜,環境多元、競爭激烈、科技進步。有稍許份子根本無視道德觀為何物,算準人性貪婪的弱點,以詐騙手段謀取財物,急功近利的網路獵奪,宛如現代版的綠林大盜。當這些詐騙集團得手後可能會認為是自己的成功,得手太容易了所以揮霍無度、視金如糞土。但是這種踐踏在受害人身上,宛如吸血鬼般的行徑,絕對是離經叛道的行為。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英國作家伊薩克.狄斯里黎說過:『生命中的成功之道是,一個人應妥善準備,以待時機的到來』。但是生命故事告訴我們,許多事你必須拚了命去做,但是不要期許他一定會為你帶來成功。如果有這際遇也不要氣餒,因為他一定會為你種下未來成功的種子跟累積逼要的養分。
作家冰心在其著作(繁星)中這樣敘述:『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他現實的明豔!然而當初他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任何成功都需要經過艱難曲折,不付出極大努力卻要一帆風順,這種想法會顯得幼稚與幻想。
下次再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