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Richard P. Rumelt 2018年出版一本書,書名是:好策略‧壞策略。書中略舉很多美國在那斯達克上市的名牌企業,在面臨危機時如何扭轉乾坤,打出好牌,讓公司從谷底翻身,這些企業被歸類為有好策略。另外,有些案例則是正值日正當中的明星企業卻忽略創新求變,終究盛極而衰,跌出S&P500(標準普爾500指數,簡稱S&P 500 、標普500或史坦普500,自1957年起記錄美國股市表現,涵蓋500隻普通股,是最受關注的股票指數之一。該指數覆蓋了美國約80%的公開上市公司總市值)之外。這些企業則被歸類為經營團隊打出壞策略。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即將在2025 年元月上任,他競選時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極力倡導以關稅策略,逼迫過去曾在美國設廠,因為成本與市場因素而離開美國的企業,重新回流到美國設廠,以解決美國長期失業率偏高的就業問題,與解決美國對外貿易失衡的現象。
創造台灣GDP年年成長的企業,大部分以外銷為主。根據經濟部112年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統計顯示;進行產線移轉,其中受美中貿易與科技爭端影響者,以資訊通信產品占72.2%最高,其次為電機產品占70.0%、電子產品居第3占68.8%,前3大貨品多屬科技類貨品。
此時此刻,如何在中美貿易戰夾縫中生存,思考『好策略』並提出具有執行價值的解決方案是當務之急。這當務之急的『好策略』,筆者有幾個方向可以參考;
1、因應關稅議題,企業內部應立即思考生產線的成本結構改善方案,以體質改善打造絕對競爭力的出發點,正面面對關稅%數的衝擊。
2、尋求上、下供應鏈的整合討論,如何從原物料到產品之間,這冗長的生產鏈,找出關稅衝擊的解決方案。
3、密切觀察美國政策動向;川普的首屆商務部長認為,關稅戰是為了「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不會引發大規模貿易戰。趁此契機,尋求企業內部共識,如何在外部競爭條件瞬息萬變的衝擊下,為所謂美國式的公平競爭環境,事先以再投資的前瞻膽識,擬定積極對策。
『好策略』,攸關成長或衰退,下決策需要氣魄與決心,這如同先知先覺。這
決策的背後更需要凝聚全員的共榮共存共識,所以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前的現在是關鍵時刻。如果錯過這關鍵時刻,那麼後知後覺的決策就會變成『壞策略』了。

需要個客製化的解決方案?

每個企業屬性皆不同,我們可以協助為您的企業量身打造專屬課程,由專業顧問進行企業健檢後,找出企業問題或是適合進修的課程,提供專屬於您的解決方案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