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莫過於美國總統川普,他正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針對長期以來對美貿易順差前十幾大的國家,耍起『關稅』大刀,正在改寫長久維繫下來的國際政經關係。各國也紛紛有樣學樣,祭出相對比例的關稅迎戰。這競爭態勢是否會引起通貨膨脹,是我們最擔心的問題。如果真的造成通貨膨脹,那麼這招關稅大戰的戲碼,最終的受害者會是競爭雙方的黎民百姓。
自從台積電魏哲家董事長在美國宣布,未來四年將投資1000億美元的半導體晶片廠、封測廠與研發中心後,川普總統對台的口氣,立即由硬轉軟,並說出『算他們厲害』的話語。當然他也很得意的把台積電大手筆投資美國的政策,視為是他上任以來最大政績之一。因為這項投資案太重要了,它將大大影響未來美國高科技與軍功產業、太空科技與AI產業的晶片供應來源沒有任何疑慮。
美國政府不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對於21世紀的競爭對手都直接鎖定為中國。這起因於中國近30年的軍事、經濟上都有飛躍成長所致,當中供延續經濟發展的強勢,逐漸嶄露亟欲扮演世界領導者的姿態,因此在軍事上、資源謀取上一再遊走國際法的灰色地帶,導致鄰近國家的不安與憤怒。
無獨有偶地,在這樣的背景下,供應全世界最精密高端的晶片卻集中在台灣,在地緣政治的關係下,中國軍機、軍艦三天兩夜不斷的擾台,這對台灣政府與川普政府來說有如芒刺在背。所以當台積電宣布加大美國投資後,美國當然大大的鬆了一口氣,未來高階晶片可以直接在美國生產,安全供應無虞。相對的台灣因為台積電的對美投資,也進一步加深台美雙方經濟合作的緊密關係,對國家安全再添羽翼。
所以台積電佈局世界的策略,讓台灣其他產業可以大大鬆了一口氣,避免直接受到關稅提高的貿易障礙,也讓政府好像拿到一張免戰牌,可以更積極的推廣其他政務。當然國內還有另一派的聲音,認為台積電對美投資會掏空台灣,這種論調似乎千缺考慮一家企業面對市場發展時,策略佈局的要素。
筆者長期以來專注於企業輔導與策略議題,深諳一家國際級的企業,要發展全球市場它必須考慮:
(1) 市場因素,客戶在哪裡?如何縮短供應鏈?可以跟合作業者共同開發市場?
(2) 政治因素,影響企業發展的總體環境中,政治因素是攸關重大的要件。只有政府政策的支持,發展才會順利。
(3) 競爭因素,直搗市場可以有效抵減競爭者的成長或策略聯盟
(4) 成本因素,除了核心關鍵技術與零組件外,其他產業群聚的培養與供應鏈形成,長期而言有利成本的降低。
(5) 動態應變能力,貼近市場可以最直接的做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應變或創新。
以上這些因素都是台積電佈局全球所考慮的策略,當然台積電今天加快投資美國的計畫,是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喊話,這也是企業應變能力強與弱的具體案例。
台灣眾多跨國企業,立足台灣,佈局全世界的思維不外乎是這些因素,如鴻海、日月光、和碩、廣達、英業達等大企業,過去所謂商人無祖國的陳腐觀念無法適用現在的世界,過去也鮮少因為跨國投資而被擔憂會掏空台灣的案例,畢竟台灣還有對外投資的審查機制。
現在川普總統關稅大刀還在揮舞之際,台灣企業應該從容地思考這波洗牌過程,還可以怎樣再佈局?應該珍惜台積電這次為台灣造的勢,思考怎樣延伸產業供應鏈的市場拓展,才是正向策略。具媒體報導,上週的2025台灣工具機展,業者取得的國際訂單有顯著成長,這是否浮現川普關稅下的新商機,有待觀察。